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教合作与 市场拓展(第六期)高级研修班在贵阳顺利开班
发布时间:2022-08-30

  助与支持下,在祖国西南的高原明珠、山奇水秀的清凉之地贵州省贵阳市正式开班。中国科学院地球与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和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丁望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学员参加了开班典礼。典礼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培训部副主任方本新同志主持。

  开班典礼前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歌,在《永恒的东风》慷慨激昂的旋律中,学员们仪式感满满地拉开了此次贵阳学习之旅的序幕。李和平副所长致欢迎辞,他代表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在简要介绍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阳的气候特点之后,李和平指出,贵州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贵州正利用和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深化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依托现代大数据科技理念,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共赢合作平台,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在开班式上,丁望斌首先感谢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和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9年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沿线国家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表示,中国科大公共事务学院愿意与科学院内各兄弟单位团结起来,集智献策,研判未来科技态势,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携手共建科技创新的共同体,也期待与院属各单位共建、共享科创中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为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他预祝学员们能够在培训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开班典礼结束后,丁望斌为学员们讲授培训第一课《砥砺奋进谋发展建功喜迎二十大》。课堂上,学员们就“一带一路”有关法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下午,贵州大学波罗的海区域研究中心刘元媛副主任为学员讲授《“一带一路”的国际技术合作》。刘教授详细介绍了贵州省“一带一路”国际技术合作的现状、分析了相关的风险,分享了其团队研究的结果。8月24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进行参访,观看了中国天眼宣传片和《一眼万年--纪念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的记录影片,参观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现场教学,感受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学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引用典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深刻用意,加深了他们对于科技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25日上午,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烨教授作《数字经济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学术报告,学员们表达了对于“一带一路”西部发展相关问题的兴趣。下午在班主任马文芬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来到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与化学研究所所史展厅进行现场教学,深刻领略贵阳大数据特色城市的魅力及中国科学院地化所科研工作的浓厚氛围。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征研究员作题为《“一带一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专题学术报告,培训学员就中美一带一路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天下午,学员们来到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世界500强企业---贵定海螺,就CKK垃圾焚烧等环保问题进行了参观交流。

  为期四天的培训,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教合作与市场拓展研修班(第六期)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达到预期目的,取得良好效果。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体验多多,收获满满,培训结束后会把老师们的精彩讲授转化为对今后工作的有力指引,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